返回
第十三章(上) 献策
首页
更新于 2023-06-24 23:44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
    恋上你看书网
    杯酒(下)
    “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蝉娟”,掌灯十分,郭璞、武安国等人坐在秦淮河的画舫上,看着磷磷的水波掩映着月亮的影子,把酒讨论着上午的话题。水面渐渐变暗,初上的灯儿们一点点掠剪柔腻的波心,梭织地往来,把河水都皴得微明了。随着低低的琴声,浓妆或淡抹的江南歌女在船头舞动,明窗洞启,映着玲珑入画的曲栏干,让人不知身在何处。
    “郭兄,我就不信老天会保佑这无恶不作的倭人!”。十三郎把面前的酒杯冲郭璞举了举,轻轻抿了一口。他年少时游侠江湖,对于十里秦淮风物,十分熟悉。从皇宫里出来,告别了朱棣,回馆驿站里换了便装,就同郭、武二人带着张正心、姜烨到了这里,找了只最大的画舫跳了上去,一边观赏秦淮美景,一讨论如和准备明天的庭议。他家是海商世家,从小对倭寇在海上抢劫杀人的故事耳熟能详,因此平生最恨倭寇,今天见朱元璋有意平倭,十分兴奋。几乎整整一个下午都在不厌其烦的和郭、武二人讨论如何破倭。桌子上的菜盘子都被他摆成了船队形状。
    “非天命,皆人力不及也。蒙古人本来就不擅水战,船也是大而不当。载人很多,但不抗海浪。在河道与近海作战尚可,到了远海,恐怕就不行了。”郭璞本是江南水乡人士,对船也不陌生,品评起蒙古战船的短长,侃侃而谈。“况且那远征之军,还有大半是汉人,未必和他们一条心。以疲惫之师将疑惑之众,不败才怪。纵使没有飓风帮忙,他们也难获胜。不过我大明水师的战船,也没比蒙古战船好哪去,人是载得更多了,走不了多远,就得补给,没等到地方,粮食就耗尽了,还打什么,我看能回来就不错”。
    “的确如此,我看不如船小一些,灵活一些,两边多装些火炮,反正咱们的火炮射程远,跟敌船绕着圈打,船打沉了,敌人自然就淹死了,傻瓜才和他们靠近了拼命”!小姜烨在旁边听了半天,终于插上了一句话。这次他死乞白赖的央求了曹振几天,才和众人一起来到了京城开眼界。平时众人没有时间照顾他,把他闷在馆驿里,几乎头上长出犄角来。今天终于可以出来,兴奋得几乎把船蹦翻。
    “孺子可教”郭璞夸了一句。这种水战打法是前所未有的,以前都是两船对着射火箭、对撞,用拍杆互击,然后跳到对方船上用刀互砍。这种让敌人不能靠近的打法,除了武安国,所有人都是第一次听说。
    “我这徒儿,不枉为师疼你”十三郎高兴的拍拍姜烨的头,得意非凡。“照姜烨的说法,船上除了水手,只需要炮手,人可以少很多,也就不需要太多粮食和水。这种船队在海上纵横,肯定没有敌手”。他把菜盘子又换了一种队形,“我这样,以侧翼的火炮齐射,只要打准了,一次足以打沉一艘敌船,等战船把敌人的船只打光了,再掩护专门的运兵船运兵上岸,到了岸上,就是我大明火铳兵的天下,有了战船,把驮炮都省了,武兄,你此计看如何”。见武安国半晌不说话,十三郎高声问。
    “啊,我看不错,姜烨这种打法远远好于接舷战,我刚才想起一种船,更适合航海,但是我没有它的图纸”,武安国说道。一种船在他脑海里浮现,他在北京时曾经有过一个十六世纪西班牙大帆船的模型,但到底怎样造船,他并不了解。“这种船适合远洋,耐风浪,并且载重大,船速快,可惜,可惜……”他边说边摇头。
    “不妨,武兄只管把外形画出来,我们找一群老造船师傅研究,再召集常在海上行走的海商,看谁能推荐好船型。要抗风浪,速度快,转弯灵活的。我们的火炮射程远,这才是关键,战术也得改一改,要所有的船协调一至,还要保持队形”。
    “保持队形不难,关键是号令统一。我们家乡赛龙舟时,就是靠鼓声和指挥的旗子统一众人的用力。海上浪大,声音肯定听不清楚,但可以靠旗子指挥,不同的命令用不同的旗子,颜色和指示的方向、挥舞的次数不同即可发布不同的命令。晚上再把旗子换成彩色灯笼就可以了,糊灯的彩纱好找,即透亮又不怕风。”郭璞建议到。
    “妙计,郭兄好发明”武安国一拍桌子,几乎把桌子拍散。他不知道此时西方是否发明了‘旗语’,但心中明白将来后世追溯起中国旗语的发明者,必然是眼前这位郭璞无疑。想到此节,忍不住拍案叫绝。
    “客官,您是要叫花船吗”,小二哥听到拍桌子声,从隔舱跑了进来。
    “不必了,准备结帐吧”郭璞吩咐道。等小二答应着走了出去,轻声说“靖海侯先别忙着静海,今晚我们还得回去商量怎么写明天的奏章呢”。众人说笑着正准备起身,外边却传来低低的歌声。
    “你看它,西子湖畔,武穆志未死,你看它,姑苏城头,子胥恨难平,休道是,国之干城,到头来,一缕英魂秋风冷,江海掩悲声……”。伴着二胡,在热闹的水面上传开,显得格外凄凉。
    “去去,沈公子,您再唱几句,客人全让你唱跑了”,小二哥冲对面的船上喊到,对面的歌声乍止,叹了一声,艄公把船撑了开去。
    “小二哥,唱曲的是哪个,好像是个读书人么”?郭璞叫进小二,问道。
    “嗨,客官别提了,还有哪个,就是沈家二公子呗”!小二回答到,看看舱板上莫谈国是之词,不再多说。十三郎见状,赶紧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银子,塞到小二手中。
    小二口上推辞着,攥紧拳头,把银子藏进怀里。压低声音说“嗨,这沈二公子,就是江南人尽皆知的沈万三的孙子,他家曾是江南巨富,人说‘枯树影,万三名’就是说他家富得有树影的地方就有人知道。你们三位看是北方人,说给你们知道,你们千万别外传”,小二左顾右盼,见四下无船只靠近,又接茬说道:“谁知到了他父亲这辈,得罪了当今圣上,抄了家不说,还发配岭南。这沈二公子是逢大赦天下时回来的。当年这秦淮河上提起沈二公子沈彬的大名,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自幼帮着父亲打理海上生意,那个精明,周围进出的海商,都敬他三分。又精通海上数国番文,琴棋书画更是无一不晓。平日里一帮富家公子跟着他吃喝玩乐,挥金如土。等到这沈家败了,沈公子就没人理了,你想,哪个大了胆子敢雇他做事,就只有在河上靠给人写曲为生,世态炎凉啊。去年得了一场大病,差点死在河上,亏得当年几个要好的姑娘,出钱给他找了大夫。这些女子当年得过沈二公子的好处,如今还记得不时买他点曲子,他那凄凉的曲子谁爱听了扫兴啊,这还不是变相周济他!都道这些欢场女子无情,唉,要我看,比那些读过圣贤书的男人,有情有义得多了”。
    众人跟着叹息了一回,郭璞又问,“那沈家到底是怎么得罪的皇上?”
    “还不是有钱烧的,先给当今皇上献龙角,献白金,后来又捐钱修城,本以为会买个好,谁知道皇上怀疑他家有反心,沈二公子的父亲也是糊涂,前年居然要劳军,皇上当即大怒,要灭族啊。好在是皇后给说了话,才改判罚没家产,全家充军岭南,可怜啊”。
    “啊”,众人这几天圣眷正隆,忘了伴君如伴虎这句名言,不由相对默然。
    回馆驿的路上,大家一路无语,半晌,郭璞低声说了一句,“按武兄所说,几百年前英格兰皇帝就不能乱杀无辜了,我朝这方面,差得远呢”。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多少代皇帝心中,所有人都是他的奴仆,杀就杀了,有什么了不起,过后想起来,也许会懊悔一些,封一个忠臣的名号,可人都死了,名号管个屁用”。十三郎想起自己的师父,愤愤不平的说道。
    “皇帝认为所有人都是自己的奴仆,并不可怕,可怜的是几乎所有人认为自己就应该是皇帝的奴仆,被杀被贬还要谢主隆恩,我就不知道这个恩在何处了”武安国一句话又吓了众人一跳,大家四下看看,低声说“武兄醉了”。但是每个人心里都明白,这些话正说到自己心里,只是自己没有总结出来罢了。儒家千年的教诲,说到底就是让一个人甘心的做奴隶。
    今晚这杯酒,居然让所有人都喝得如此清醒。
    注:江南沈万三,历史上并非朱元璋所抄家流放。满清为了给明朝摸黑,篡改了历史,才编出了这个故事。酒徒为了增加故事可读性,在此以讹传讹。历史真相据考证是,沈万三死于明朝立国之前,根本和朱元璋碰不上。所谓献龙角等事,更是无稽之谈。沈家最后因卷进了蓝玉案而得祸,那已经是洪武二十多年的事了。清代修的明史,可能是二十四史中最不可读的,当时的女真人为了自己的统治,篡改和抹黑了很多真相,比现在的日本人没好多少。酒徒提及此事,并非想制造民族矛盾,只是希望,历史不要一再的重复,如是而已。
    另外,本书目前已经正式加入起点vip,有很多读者表示了不理解,其实每一件选择,都有其理由,很多理由,不想也不愿多说。作为一个写书,但不以此为生的人,我希望大家看我的书时能开心,也希望我们大家彼此理解与尊重,毕竟酒徒写上一节文字需要几个小时或更长时间。本书vip部分,无论大家喜欢与否,请不要再未经授权情况下转贴,谢谢。
    本书现在发展到目前情节,需要很多资料,目前比较迫切的是,日本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与地名,包括主要港口和军阀的老巢。有学日本史的朋友请帮忙查一下。如果大家觉得怎么发展本书情节更合理,请发信到tiger
    本书最终本着的理念只有一个,即平等,在阳光下,每个人都有平等生活的权权力,没有人是“精英”,可以把别人踏在脚下。武安国他们现在所做的,只是实现这些的一个准备,在将来的情节中,会不断有人加入,也不断有人为了故事里的明朝的强盛和百姓的权力付出血和生命为代价。如果你也想在这个“理想国”梦游一番,欢迎大家加入本书,请给自己设计不太离谱的能力和身世,名字要起得附和古代要求。为了避免冲突,请加入本书的名字尽量不要再加入其他图书,谢谢。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udongkeji.net。新笔趣阁手机版:https://m.qudongkeji.net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