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66 第八世:大革命(二)
首页
更新于 2023-06-24 00:23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
    ?第466第八世:大革命(二)
    与被送上断头台的路易十六相比,魏钦喜的境遇相对较好,忠王派溃败京都时狼狈逃亡到吴藩。
    六月革命震动了魏夏二十四藩国。
    就魏夏分封体系来说,皇室存在非常有必要。尽管各藩国齐心合力遏制皇室不允许其做大,但是魏氏血脉共同联系却能提供相对舒缓的博弈平台,再者如果皇帝都没了,藩王还怎么说服臣民效忠?
    于是,各藩国迅速组建尊王讨逆大同盟。
    吴藩、鲁藩、赵藩、越藩、卫藩、楚藩、晋藩、周藩、楚藩、交趾藩、南洋五藩国等,十五家藩国齐心合力组建遏制诸夏共和国的尊王讨逆大同盟。魏氏诸藩里,仅有燕藩态度模糊,托辞说警戒卫藩、罗藩、胜蒙藩等异姓藩动向,暂时不必加入尊王讨逆大同盟。
    当然,一切选择都是为了利益。
    以魏藩为例。
    姜氏传国到1726年,陡然遇到继承危机。
    姜为牟死,子姜立国继位;姜立国死,姜传德继位。
    1726年,姜传德病逝,无子。考虑姜为牟只有姜立国孤子,姜立国也有姜传德孤子,如果遵循继承法理,魏藩内阁应该推举姜为牟哥哥弟弟血脉继承魏藩法统。然而世间有一句老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眼见姜氏血脉凋谢,姜传德的妹夫杨会学陡然起了异心,杨会学先以毛思蕸旧例推举妻子继任魏藩公爵,而后再命令妻子把公爵尊位让贤给自己。
    1728年,姜氏魏藩变成了杨氏魏藩。
    杨会学篡位之初,赵藩、燕藩等藩国正忙着支援北蓬莱共和国削弱鲁藩,无暇理会他。而今六月革命大混乱,各藩惊恐共和思潮同时也想趁机扩大地盘,于是赵藩、唐藩、燕藩等三藩默契以“尊王讨逆”为名进军魏藩,就地瓜分杨氏魏藩。
    唐藩拿走了毛九忠吞并卫拉特汗国而设置的北疆和魏藩固有领土阿拉善盟;燕藩拿走了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和外蒙古;赵藩以把朵颜府(赤峰市)割让给燕藩为筹码获得魏藩精华,拿走了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大同市、朔州市等地。
    1742年,唐、燕、赵三家分魏,魏藩从此成为历史名词。
    回到尊王讨逆大同盟主线。
    尽管尊王讨逆大同盟声势浩大,他们一时半会儿却奈何不得诸夏共和国。很难总结出具体原因,或许是因为诸夏共和国粉碎封建秩序瓶瓶罐罐,无数平民俊才成为共和新军的骨干;或许因为共和理念深入人心,人民都觉得这是为自己而战,士气特别高昂;或许因为魏氏藩国各有各的小心思,很难齐心合力联合起来。
    当然,诸夏共和国也有共和国的难处。赶走皇帝魏钦喜之后,这派系那派系旋即围绕国家权力倾轧起来,一会儿你掌权我反对,一会儿我掌权你反对,很难高效利用人民的热情。
    总体而言,诸夏共和国稍具优势。
    1743年,待诸夏共和国权力结构稍稍稳定,共和新军长驱直入吴藩,皇帝魏钦喜和吴藩王室狼狈逃亡蓬莱殖民地。不过,诸夏共和国没有正式兼并吴藩,仅仅约束吴藩调整成共和体制,捆绑到诸夏共和国战车。
    1744年,诸夏共和国又向南击败越藩。越藩地理地形不利于控制,且漫长海岸线极容易引来尊王讨逆大同盟的优势海军骚扰,诸夏共和国得到越藩反而需要浪费更多兵力守卫海岸线。于是,诸夏共和国没有颠覆越藩藩王体制,仅仅要求越藩与诸夏共和国签署和平条约,准时提供足量战略物资。
    当然,尊王讨逆大同盟才不会允许越藩成为诸夏共和国沟通海外的后勤基地。短短数月时间,越藩被迫加入诸夏共和国,惨遭尊王讨逆大同盟封锁。越属蓬莱蓬莱殖民地为了保证自家利益,相继宣布不再听命越藩王室约束,且以独立身份加入尊王讨逆大同盟。
    1745年,诸夏击败楚藩,楚藩转型共和体制,继夏、吴、越之后成为共和国联盟第四家成员。
    面对越来越强大的诸夏共和国联盟,尊王讨逆大同盟不得不寻找更多盟友。燕藩、唐藩、明藩、遥远的毛氏罗藩、毛氏胜蒙藩、刚刚取代毛氏的沙氏安息藩等势力,相继加入尊王讨逆大同盟。尽管如此,尊王讨逆大同盟也很难在陆地上击败诸夏共和国联盟。
    所幸,诸夏共和国也遇到了千古难题。因为保卫共和国的战争需求,军人势力越来越重要,他们对诸夏共和国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原复道生于湖北行省县吏家庭,从军时恰逢诸夏共和国大变局,旋即因为卓越的战争天赋迅速爬到高位。1746年,原复道因为军事战略与内阁发生冲突,内阁想把原复道流放到海外殖民地,原复道却毫无“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念头,当晚集结青壮军事骨干推翻旧内阁。
    如果说六月革命是法国大革命,原复道就是诸夏共和国的拿破仑·波拿巴。
    当然,原复道像拿破仑却不是拿破仑,他有他自己的想法。
    原复道并不忠诚共和制度,他执政诸夏共和国内阁之后,开始有意识地削弱共和思潮冲击,尝试与尊王讨逆大同盟谈判协商。原复道的外交手段远胜拿破仑,他甚至表示愿意废弃诸夏共和国,恭迎魏钦喜回到京都恢复内阁秉政式君主制度。只要魏钦喜愿意归政内阁,共和与否根本不是问题。原复道战场上能打,外交场合又谦逊,尊王讨逆大同盟越来越倾向和平谈判方式解决诸夏共和国问题。
    1751年,原复道先废弃诸夏共和国荣誉,而后婉拒登基称帝诱惑,遣使迎接魏钦喜归位。
    于是出乎魏东生意料,1740年到1751年仅仅十一年时间,魏夏王朝又在一片废墟中重建。
    如果一切顺利,六月革命掀起的十一年混乱或许能够就此了结。
    可惜,各藩都有各藩的利益。
    十一年来,夏国皇室附庸了吴藩、楚藩,向南控制了越藩,向北夺走了河南行省的南阳府和汝南府。原复道固然不忠诚共和制度,却是无可置疑的国家主义者,他可以不篡位登基,却不肯为了和平而出卖国家利益。而各藩国组建尊王讨逆大同盟,除了畏惧共和思潮冲击,更是害怕诸夏共和国席卷九州吞并他们的基业。如果允许原复道执政的皇室内阁继续控制吴藩、楚藩、越藩和南阳府、汝南府,尊王讨逆大同盟早晚还得打一次削藩战争。
    当共和不再是问题,藩国利益又成了新矛盾。
    鲁藩阻拦魏钦喜回国,要求原复道吐出诸夏共和国侵占的地盘,回到六月革命之前的势力范围。
    原复道拒绝鲁藩的卖国提议,硝烟再起。
    1753年,原复道把鲁藩当作主要目标,骇然打穿了河南行省,把战火烧到了赵藩境内。
    1754年,原复道击败赵藩,吓的赵藩和鲁藩连忙遣使乞求和平。同年,原复道宣布收复河南行省,并勒令赵藩把大名府划给河南行省。这是魏夏立国以来皇室最辉煌的时代,无数群臣联袂上表:“丞相武威胜于魏夏高祖皇帝,天下有德者居之,理当顺应天命。”
    原复道再番否决了群臣劝进舆论,坚持要求鲁藩送魏钦喜归国复位。
    怎料,鲁藩等藩国尽管被迫解散了尊王讨逆大同盟,却把魏钦喜囚禁在吴属蓬莱。原复道明白鲁藩的想法,此举无非是激化皇室阵营矛盾,间接利诱原复道篡位,而后“揭破原复道弑君阴谋”,再次组建尊王讨逆大同盟。却是为了保证各藩国利益,他们宁愿原复道篡位诛杀皇室血脉。
    但是,原复道坚持己心,时时刻刻以丞相自居。
    既然鲁藩等各有异心,既然海外殖民地不肯臣服,原复道索性继续整合旧九州势力。
    1755年,晋藩加入原复道阵营,谨遵皇室内阁一切旨令。
    1757年,周藩和汉藩加入原复道阵营,谨遵皇室内阁一切旨令。
    1758年,原复道勒令赵藩、燕藩、唐藩吐出魏藩。赵藩听命行事,乖乖吐出了昔年所得;燕藩和唐藩却予以拒绝,原复道旋即率军攻向燕藩,决定先打服燕藩再打服唐藩,最终实现帝国大一统。
    结果非常遗憾,原复道像拿破仑一样失败了。
    与拿破仑稍有不同,原复道败给了背叛或者说阴谋。
    原来,燕藩拒绝吐出魏藩之举乃是赵藩、鲁藩、燕藩的三国密谋。鲁藩默许魏藩重建不代表鲁藩真心希望原复道控制北疆,赵藩乖乖吐出魏藩地盘也并非真心实意,一切的一切都是引诱原复道发兵燕藩的密谋。
    待原复道远征军长驱直入攻到燕藩王都城下,赵藩和鲁藩突然间露出獠牙。鲁藩陆军负责阻滞皇室陆地增援原复道,赵藩陆军、乐浪藩陆军和鲁藩领导的三国海军截断原复道的后勤通道。
    没了后勤,原复道的战争天赋再强又能如何?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9.cc。新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9.cc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